人物誌》愛運動可以當飯吃 鄭又嘉從不同身份累滿技能
愛運動可以當飯吃 鄭又嘉從不同身份累滿技能
鄭又嘉/曾任棒球記者、運動經紀人、陳偉殷自傳《Will Win Chen》及《棒球驚嘆句2》作者
身為棒球迷,如果你沒看過他的名字,也可能看過他寫的書,或是近期在職棒轉播聽到他的聲音,他是國內資深棒球媒體人鄭又嘉,寫過雜誌、國內外採訪資歷豐富,也當過運動經紀人,目前為棒球賽事球評,走出攝影棚後的時間,又嘉也是熱愛運動的跑者和自行車車友 。
【打棒球可以當飯吃嗎?】
會進入運動媒體的開端,要從鄭又嘉小時候講起,曾經在半夜爬起來看職棒轉播而被罵,當時媽媽反問的一句「打棒球可以當飯吃嗎?」一直記在他心中。長大的途中,他不斷在思考,如果不是運動員,只是喜歡棒球、愛打球,有沒有辦法靠這個興趣養活自己?
鄭又嘉大學念公共傳播學系,學的是公關而非新聞本科,但學生時期就開始在網站上寫稿,對未來慢慢有方向。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想進入媒體業工作並非易事,畢業後向報社、電視台投了履歷都沒獲回應,最終錄取職業棒球雜誌,就此踏進棒球圈。那時對又嘉來說是「人生願望達成」,能將自己的專長和興趣結合。
在職棒雜誌磨了兩年後換到Hito雜誌,九個月後遇到雜誌停刊,之後透過自由時報公開招考記者,從超過80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進報社三個月後就被賦予艱難的任務,去美國出差採訪旅美球員。那是2007年王建民在洋基隊最風光的時期,還有郭泓志在道奇隊。過去他不曾有過這樣的出差模式,交通、住宿、行程都需要自己安排,搭配一位不會英文的攝影記者,一去就是35天。
「第一年去最困難,因為你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還會有很多突發的狀況。」遇過攝影記者被拔證、飯店及班機被取消、機場油槽爆炸等等,又嘉回憶:「該遇到的事情都遇到了,回來之後覺得,應該再也沒有更困難的事情了。」
兩年後又嘉離開傳統媒體,以特約記者形式赴美採訪,記錄下我國旅美棒球選手在海外打拚的點點滴滴。幾年後當臺灣選手在大聯盟出賽減少,他也在返台後重新思考,「我還可以靠寫稿這件事維生嗎?」碰巧有中職球員來詢問談薪事宜,在當初國內運動經紀還不盛行的時候,給了他一個轉職的新方向。
【從「外行」變專業教練】
2014年又嘉與另兩名資深棒球記者共同成立秉初運動經紀,最初的想法並非賺錢,而是看好這產業有市場,也確實可以幫助到球員。但這條路也走得不輕鬆,從第一年平均每月收入僅一萬,而後才逐漸有起色。
為了能更了解選手的專業訓練需求,本身就有在做重量訓練的又嘉還為此考取私人教練證照,希望在選手眼中不再是「外行」,且鑽研更多關於訓練、營養等的專業知識,能更精準地替球員挑選合適的合作單位。之後也跟著同樣喜歡騎車的太太再考取兩張飛輪證照。
去年又嘉卸下經紀人身份,在旁人的建議之下,接下球評的工作,把過去採訪過超過500場大聯盟賽事累積下來的專業及經驗,用不同方式來呈現,又嘉也透過這個新身份慢慢填補起過去在工作中被消磨掉的興趣,「嘗試讓自己再好好的看比賽」。
【興趣與工作 無法劃上等號】
在運動圈裡待滿20年,鄭又嘉不諱言,「興趣與工作結合」的背後,其實不如想像中美好,過程中的辛苦與現實面,總會消耗掉原有的熱情。畢業季到來,面對找工作徬徨的新鮮人,又嘉建議,不應強求從興趣範圍中找工作,「樂在你的工作裡,你才獲得興趣。」
在忙碌且工作時間不規律的運動產業工作中,又嘉仍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運動是可以讓自己很快樂的事情。」對他來說,運動是最好的抒壓管道,「每天早上如果沒有從運動開始,整個人一天都會怪怪的。」跑步、騎車、重訓,一週至少運動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