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萱如為臺灣首兩位擁有雙執照的律師/諮商心理師,同時具備配音員、青少年節目主持人等等的多元身份。她的律師工作,聚焦在兒少、家事、性別、性侵害及性騷擾等相關領域,而在處理相關案件時常會接觸到的,包括人的感情、需求、關係和創傷等,她也在成為律師之後,再考取諮商心理師執照,以利於提供更符合相關當事人所需的協助。
【在多重「斜槓」中,取得生活的平衡】
即使本業工作再忙碌,柯萱如仍持續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及技能,兼顧各種「斜槓」身份,並且樂於面對不同身份帶來的樂趣與挑戰。忙碌的行程中,她仍努力維持生活的平衡,「有時候工作比重多一點,有時候也想要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去運動,或是陪伴家人朋友。」
運動則是柯萱如調劑身心的方式之一,她誠實地說,每一次要出發去運動前,內心總經過一番拉扯,「常常會想說,今天有點累、今天很忙、天氣不好等等,但每一次運動完之後都會覺得身心舒暢,肢體很放鬆、很有精氣神可以面對接下來的狀況,結束的時候都會覺得,『這個選擇太棒了!』」
【兒童及少年運動教練知能研習課程】
-我的訓練方式和正向管教,和暴力體罰、不當管教的邊界要如何認定?
柯萱如獲邀在今年試辦的「兒童及少年運動教練知能研習課程」擔任講者,參與研習的對象,包括從事兒童及少年運動教學、並持有特定體育團體核發有效之A、B、C級證照之教練為主,透過這次的研習課程,了解目前兒少運動教練們心中的疑問。
柯萱如指出,現今兒少運動教練在教學實務上,最常遇到的狀況可以主要可區分為兩大類—「正向管教和暴力體罰的界線該如何認定?」以及「人際情感和身體界線該如何拿捏、如何避免成為性騷擾、性侵害、性霸凌的加害者?」
藉由這次的研習課程,柯萱如從法律的角度出發,向兒少教練們介紹《兒童權利公約》(CRC,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Child)、CRC中所保障的兒童相關權益、臺灣兒少權法的規範,以及什麼樣的要件在法律上構成違法等,並且提供許多法院上的實際判決,向教練們說明,在訓練或練習上發生的事情在法院上的見解和判決,並收到許多教練的回饋。
四小時的課程,柯萱如也和兒少教練們分享,當今對於體罰認定及不當管教的要件為何?在法律上何謂身心虐待?並且分享相關的實務案例及標準。
然而是否越界、是否觸法?都須經過個案的綜合判斷,舉例來說,同樣是教練要求學生跑操場,但有的會被當作不當管教的案例,有些在法院認定卻是正當管教,其中會因為各種不同的因素去考量,無法明確說明「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仍然要以每一位學生的特質、個性、能力、年紀、身體狀況以及發展程度等等去做衡量。
「教練們大部分都不會想要傷害學生,但不清楚界線在哪裡。」柯萱如透露,常遇到的司法案件中,可以感受到教練的難處,常見教練們非常熱心於教學,卻對學生的反應感到心急,或者在指導過程中感覺不受尊重,教練難免也會有些情緒,但自己的應對方式,沒想到卻出現難以承受的結果。」
站在柯萱如的角度,兒少教練們除了具備相關知能、了解法律相關規範外,增加心理層面的支持或自我照顧的觀念及資源,能夠讓自己更能以穩定的情緒應對,「我的情緒可以幫助我自己調節,並且幫孩子做調節,而不是大家的情緒衝撞下來,產生大家都不想要的後果。」
其他如情緒教育、情緒調節、正向教育、正向管教、創傷之情及情緒支持等層面的相關知能,也都是很適合教練們能去理解和利用的資源。「評估每一位孩子的各種能力和狀況後,給予他最適合的協助或是訓練計畫,會是對每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