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徑》楊俊瀚赴美佛州集訓 與奧運金牌同場切磋 找回單純專注的自己

結束2024巴黎奧運後,台灣短跑名將楊俊瀚終於踏出了醞釀多年的計畫——赴美國進行長期訓練。這並非一時衝動,早在2016年,他就曾前往佛羅里達IMG俱樂部,2019年冬天也到過田納西大學接受訓練。只是之後接連遇上東京奧運、杭州亞運,計畫一再延宕,直到今年才正式成行。

在考察洛杉磯、鳳凰城與佛羅里達俱樂部後,最後他選擇落腳佛州的PURE ATHLETICS俱樂部。主因是跟總教練Lance碰面,第一印象十分融洽也感受到重視,更重要的是能與多位奧運、世錦賽等級的頂尖好手同場訓練,包括美國短跑名將Noah Lyles、千里達的Jereem Richards、愛爾蘭全國紀錄保持者Israel Olatunde、象牙海岸及法國的國家代表隊成員,甚至還有帕運金牌選手。

|國際化的團隊文化|
楊俊瀚表示,這裡的選手來自世界各地,冬季是人數最多的時期,賽季一開始,歐洲與亞洲選手就會回國參賽。環境的競爭氛圍非常強烈,但同時又有強大的團隊文化:「教練說,如果想要變好,必須先讓團隊有好的氛圍。在冬訓時,大家都會真誠鼓勵身邊的人,這種狀態是我在台灣比較少體驗到的。」 對他來說,最大的改變不是技術,而是如何融入團隊。雖然外籍選手態度開放,但新加入的人也要主動走進群體,才能建立真正的認同感。

|嚴苛的冬訓與綠色「救援車」|
美國選手的訓練週期:例如九月世界錦標賽之後就放假,接著自己稍微維持,十一月才開始正式展開訓練。冬訓課表相當艱辛,與台灣的田徑場課表不同,更多是在自然場地進行高強度衝刺與耐力訓練。例如,在300公尺斜坡上進行多趟衝刺,他笑說:「這是當周最辛苦的課表,做到最後兩趟,我快走不回來,教練還會開綠色的車子來接我回去。」除了斜坡衝刺,還有在大型足球場上進行間歇跑,直到連頂尖選手都累得躺平。

|專注而高效的日常|
目前他的訓練維持一天一次,早上8:40到場熱身,9:00正式開始,不論是田徑專項、重量訓練,或是兩者結合,都在中午前結束,下午則自行安排生活。「這裡的訓練集中且精準,甚至在重訓中會直接融合輔助動作,例如針對軀幹、腳踝、小腿的訓練,不會拆成獨立單元,而是讓每一堂課都完整兼顧。」 楊俊瀚十幾年來都待在國家隊,這是第一次「自己」在外面的世努力,自主決定生活與訓練。「教練會在周日傳來下一周的課表,非常詳細。重量訓練的課表,大家都一樣。我之前是跟易緯鎮跟Max教練訓練,重訓大同小異,但是動作的選擇跟安排會有所調整,訓練的目的也會有所不同。」

|比賽不是每場都要PB|
自來美後,他參加了三場比賽,其中兩場是在訓練場與附近俱樂部舉行的小型認證賽,一場是在佛羅里達大學的大型校際賽。楊俊瀚強調,在美國,比賽是為了驗收階段性成果,而不是每場都必須突破個人最佳。「教練會告訴你,這場跑不好沒關係,不需要給自己過度壓力。」

|觀察世界頂尖選手的備戰模式|
他也會關注隊友與世界級選手的比賽狀態,例如八月初剛結束的美國全國錦標賽,他特別留意Noah Lyles的賽季安排——延後開季、比賽場次精簡,專注在關鍵賽事的表現。「看他如何應對狀態極佳的對手,對我來說也是很好的學習。」
採訪當日,恰巧Lyles結束全錦賽回俱樂部,他遠遠看見攝影機還開玩笑跟楊俊瀚說:「我記得今天沒有拍攝行程啊!仔細一看原來是來拍你的。」除了田徑場上的動,能跟這些好手有不同的交流,更是楊俊翰此行的一大養分。「Lyles也會邀請隊友到他家,每人帶一道菜,我準備了牛肉麵跟大家分享。」

|單純專注,回到初衷|
離開台灣後,他感受到更多對自我的專注。「在台灣太多人關注你,反而容易迷失自己。在這裡生活很單純,可以專注在訓練與自我感受。」楊俊瀚希望,這段經驗能幫助他在明年亞運有更好的表現,也能讓更多年輕選手看到不同的發展路徑。

#楊俊瀚 #田徑 #Vamos在美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