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的喜悅與眼淚|專訪 梁語庭:生活是一場燃燒意志力的比賽

 

「你快點訪完,我要回去剪片」

 

午後的陽光穿過玻璃,照亮在咖啡桌上,梁語庭坐在咖啡廳靠牆的位置,喝了一口剛送上桌的飲料,張大眼睛抬頭望著我,一旁的客人輕輕的翻閱著雜誌,她則有自己的節奏。受訪時她言詞描述深刻,時不時發出傻笑,又在回答下一個問題時熱淚盈眶,但靜下來眼睛散發出透明感。

聊起近況,她便像銷售衣服般一件又一件的仔細描述,不論是她觀察到的選手近況好壞,抑或是她又挑戰了什麼比賽,她都樂於分享的娓娓道來。入行三年來,她的好人緣也可依循此脈絡,她有的關懷談心的特質、努力不懈、卻不邀功。抱著語庭會大哭一場的心理準備,準備了幾個簡單的問題,還有桌上那一包未開封的紙巾,開啟序幕。

 

 

|入行|

成長的路上,梁語庭就像一棵樹,不輕易預期未來,但也不畫地自限。她說大學時對體育就有興趣,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動,參加很多的營隊、志工等活動,但就是沒有想過會進入體育這一行。「我印象很深刻,大學時去當網球賽的志工,當時還邀請請阿格西(Andre Kirk Agassi),剛好徐裴翊就是當時的主持人,我還有和裴翊合照。那時候就放在心中,沒有想和家人說我特別想做什麼,順著機緣走。」但她萬般沒想到,與她合照的女主播,日後竟成為提拔她入行的老闆。

 

德文系畢業後,梁語庭進入知名書店負責歐語部採購書本的業務。每日朝九晚五的正規上班族生活,讓她漸漸乏味。剛好正逢「翊起運動」第一次公開招募新人,梁語庭當下決定放手試試看,經過百人海選脫穎而出。從書店走出來,她彷彿看到新的世界,「入行的剛開始我是跟著實習生一起學習,我年紀偏大又是正職員工,我更急著要做出自己的東西來。」

 

從球迷到第一線的記者,近距離採訪小時候的偶像,她說剛開始真的很不真實,但在接觸不同運動員後,她開始思考「如果是我,我願意跟陌生人講這麼多關於我自己的事情嗎?我會敞開多少心房?」懂事後,梁語庭感謝別人和自己分享的一切。

 

 

|記者與運動員之間|

我發現許多運動員願意和梁語庭敞開心扉,她誠實:「這分成兩種特別的存在,有時候會覺得不能太像是朋友,因為可能會失去記者該有的中立,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與受訪者的關係怎麼樣比較好。」

 

她分享印象深刻的兩位選手 —— 麥劉湘涵、吳浚峰。麥劉湘涵是在場上很嚴肅的人,她之前在練習中胰臟意外受傷,但是她當下只想著「我什麼時候會好、什麼時候才能回去練習」,把痛拋在腦後。「乙組傳奇」吳浚峰則是在全大運時抱著狗上台領獎,後來發現兩人的年紀相仿,但他怎麼還在比全大運。「我後來發現,很頂尖的運動員都知道他們要的是什麼,尤其是到一個年紀的時候,會發現是很有目標的在做想做的事情,真的單純為目標而努力。」

 

從入行到現在,梁語庭也不斷思考到底適不適合這個產業,「有一段時間心情會很累,但一陣子就恢復熱情。」許多人不知道,在世大運的時候,梁語庭內心的煎熬有多強烈,「我覺得自己沒有做出代表作,每個人都有獨特之處,我對鏡頭播報新聞也講不好,相對之下找不到我的特點。」焦慮的心情她意識到來自根本的問題,「我想聽選手講話不想聽自己講話,我的工作是讓運動員被認識,而不是大家認識我,當產生抗拒感後,我就無法享受當下面對鏡頭。」

 

除了內心的煎熬,她還要消化觀眾的酸言酸語,甚至有觀眾在影片下方直言:「可以把這個人趕去做行政嗎?」在那段一直在尋求認同的過程中,她渴望知道自己在別人眼裡是怎麼樣的人,梁語庭說:「我迷失了自己,我正尋找我是誰」語畢,兩行淚從眼角滑落。

 

平靜心境後,她引領我走出迷惑。她說:「運動員也有低潮,我應該要用成熟的方式調適,而且我又不想要輸給自己,我只是想把我能做的事情做更好。」她已然過了猶豫掙扎的黯淡時刻。

 

 

|挑戰,怎麼可以說放棄就放棄|

在進公司之前,梁語庭就跑了2個女子半馬,入行後又跑了3個女子半馬和無數比賽。「印象最深刻的賽事是風中劍,我真的騎到想說我不騎了」蜿蜒的山路,終究還是完賽,原因出自於那一句說不出口的放棄。好強的心理素質包覆著脆弱不安定,沿路她一直跟裁判說:「我是最後一個嗎?不要關我門喔,我要騎完。當下我覺得人家都不關你的門了,怎麼可以說放棄就放棄。」那一集《語庭去哪裡》算是近期最賣命的一集。

 

接著10月27日登場的【LIV DAY仲夏田野 捷安特嘉年華】長距離的挑戰,她擺出信誓旦旦的姿勢,保證一定會完賽。這無需解釋,我們都懂,我們都笑了出來,這又會是一場燃燒意志力的比賽。

 

說到《語庭去哪裡》,梁語庭說其實節目一開始很抗拒,但竟然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現在有一些選手雖然我沒有採訪過他,但他會主動跟我說在我的節目中找到了能量,他會主動跟我分享很多事情,不論好或煩惱的事情,我當他們垃圾桶也好。」此時此刻,雖然夢想不是自己的選擇,然而沒能選擇的東西成了別人的支柱,重新適應鎂光燈下的主持工作,也算是嶄露頭角。

 

 

|轉變|

我問起她對體育記者一路走來的轉變,心境上有什麼變化,她的答案淡泊卻堅定不移。「我很珍惜與選手一路熬過來的感覺,我常會觀察到一些很有潛力的青少年選手,我會想去追蹤,縱使他們以後可能不會成為大選手,但我覺得這樣的選手值得被看見」對於未來的規劃,她笑笑的說其實沒有太多規劃,自己一直以來都是朝著想做的事前進。這個答案很通俗,但卻很貼切,「未知」就像是一場頑固的愛戀,總是非理性的出場,而且,永遠難忘。

 

 

採訪:Migu、蘇新博

撰稿:蘇新博

攝影:梁語庭、蘇新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