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體育》融合運動有助孩子探出窗學會欣賞

 

「宜蘭縣身心障礙成人運動發展俱樂部」創辦人林育鼎是特教老師,學生大部分是輕度身心障礙,他思考著如何以自身的體育專長幫助特教生學習,甚至籌組俱樂部的初衷,也是希望身心障礙的畢業生,離校後依然保持著規律運動的好習慣。

運動不是特效藥,但可以慢慢的走出困境

林育鼎是頭城家商的特教老師,特教生若就讀這所宜蘭縣的技職高中,可以選擇就讀普特融合的普通班或是集中式的特教班。林育鼎所負責的是全校的身心障礙學生,因此他必須想出一個有效的方式,幫助特教生們找到自我認同,並在學習中找到樂趣。

「要活就要動」這句鼓勵運動的標語,對特教生而言更加適切。林育鼎認為每一個人都需要運動,對特教生來說,保持身體的體能尤其重要。適當的運動可以提升肌力、肌耐力,可以負擔未來進入職場就業的體能需求。另外,運動所提升的自信,有助於促進普生和特生的良性互動。

林育鼎有一名中重度心智障礙的學生,身材高挑但單薄,高一入學時因為口語能力極差,缺乏自信,眾人都認為他應該去念宜蘭特教學校。但林育鼎將他帶在身旁,藉由短跑、籃球比賽累積自信,經過兩年的努力,高三時他已經可以完整的表達語句之外,身體的素質也變得很好,甚至在特奧融合籃球比賽中,成為隊上的得分王。

 

看見他的能,並學習同理他的不能

 

由於學校大多是輕度身心障礙的學生,林育鼎的目標,是讓特殊生和一般生接受相同的教育,創造一支喜歡運動、兼具好品德的融合籃球隊,終極目標是養成學生的運動習慣。在融合籃球隊,特教生被稱為「運動員」,一般生則叫「夥伴」。平時運動員上學時在自己的教室學習,放學之後或社團時間才集合練球。林育鼎也從學校的籃球社中挑選良性互動的一般生加入籃球隊,擔任夥伴的角色,從旁幫助運動員學習。高三的林翰紳是融合籃球隊的運動員,從國小開始,在校外接觸一對一的籃球、羽球、桌球班,直至高中才有隊友一起練球。由於林翰紳的症狀,使他在籃球場上的戰術跑位容易出錯。像這樣特殊的孩子,在一般學習群體很容易被忽視,成為球場上被遺忘的一群人。

在融合籃球隊,運動員才是主角,夥伴要傳球給運動員投籃,或是在旁引導戰術跑位,創造一個友善的學習環境。運動員球技增強,夥伴從中學習尊重特殊性,用自身良善的力量支撐他人的弱點。擔任夥伴的黃家豪就說,他了解林翰紳的跑位能力較弱,需要時常提醒,他也看見翰紳出手速度變快,穩定度提升的進步。

讓畢業的特教生保持運動的能力

林育鼎在準備報名特殊奧林匹克融合籃球競賽時,因為隊上球員眾多,欲拆分成兩隊,但第二隊人又太少,他靈光一閃,拉了幾位喜愛運動的校友加入,同時也促成宜蘭縣身心障礙成人運動發展俱樂部的成立。【註】特殊奧林匹克融合籃球:特殊奧運是針對智能障礙者所設計之國際通用運動訓練及競賽。

「我們的孩子畢業後,基本上都是就業,缺乏固定運動的時間。」在與校長陳琨義討論後,林育鼎決定籌組宜蘭縣身心障礙成人運動發展俱樂部,提供畢業的特教生規律運動之外,也維繫著與同儕間的人際互動。雖然現在俱樂部剛起步,但已經有20名的畢業生加入,林育鼎規劃組隊參加特奧運動的比賽,為他們設立目標,朝目標前進。

找到適合孩子的項目,因為興趣,所以適合。

在期末的IEP會議上,一名運動員的家長回饋,「我的孩子原本不太喜歡上學,我以為是沒動力來學校。可是他喜歡運動,自從加入籃球隊後,開始喜歡上學,回家也會主動做家事、整理房間和摺棉被。」喜愛上學和自動自發看似是一個微小的進步,但對特教生是很大的刺激,對林育鼎來說也是很大的鼓勵。【註】個別化教育計畫(IEP) 是指為「每一位』身心障礙且具有特殊教育或是有相關服務需求的學生所擬定之教育計畫。

林育鼎觀察到,特教生要跨出運動的第一步並不難,但需要長期培養和費心力。「找到適合孩子的項目最重要,因為適合他,有興趣,他去練習才有成績,才可以持之以恆運動。」林育鼎也建議家長、老師要與特教生同行,設立可達到的目標,並多準備一份耐心陪伴他們,因為在進步這件事上,其實特教生和一般生是一樣的,一定會成長,只是時間早晚。

更多資訊請到

https://www.ape4all.tw/GoWeb2/include/index.php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