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體育》走出心裡的坎 專訪前中華職棒統一獅選手鄧志偉

前職棒選手鄧志偉,在球場上總是認真賣力,私底下隨和風趣,人緣極好。如果不仔細聽他說話,並不會發現他和別人不太一樣的地方。然而,這是經過了數十年心理上的調適,努力去克服生理上障礙的結果。

4歲時,因為一場車禍,造成鄧志偉嚴重重聽。當時因為年紀太小,他對意外的發生早已沒有印象,但烙印在心裡的,卻是他發現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不同而產生的隔閡和疏離。因為小時候講話會大舌頭,同學聽不懂他說的話,同學說的話他也聽不到;那時的年齡雙方根本不知道怎麼溝通,於是漸漸疏遠。敏感害羞的他,在心情低落時,放學回家後就會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打開窗戶吹風,這麼做似乎也能將心底深處的無奈與憂悒吹走一些。

因為住在宜蘭三星國小旁邊,小學三年級時他發現了對面棒球場上正在打棒球的學生。靜靜觀察著他們的鄧志偉,驚訝於這些人不用溝通,幾乎不需要說什麼話,似乎就是憑著默契,在傳球、打擊之間,彼此都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心裡的靈光乍現,一個想法在腦中浮現:我是不是可以玩這個東西?不用講話,不用在意別人跟我說什麼,我只要看球飛到哪裏,奮力的去接住就好了?

懷抱著這樣單純而直接的想法,他很快的就向父母親提出了自己想要去打棒球的心意。沒想到父親很嚴肅的跟他說:「如果你一定要去打,就不要再回來!這不能用三分鐘熱度,因為這樣對你的人生不會有幫助。如果你選擇了,就不能放棄!」

這番聽起來頗為嚴厲的話,其實包含了鄧爸爸複雜的情緒。他一方面擔心兒子的狀況,在團隊裡容易被欺負,同時卻也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堅強勇敢的孩子,在面對挫折時,能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輕言放棄。鄧志偉後來自然是執意去了,但他卻也發現事實的殘酷。只有9歲的他,想得太簡單了;隔著窗戶看到的只是表面,只是人家經過無數次訓練出來的成果。進入球隊之後,無情的打擊才正要開始:他仍然存在著的自卑感、隊友的排擠、溝通不良產生的誤會和挫折….一切依舊排山倒海而來。他也了解到自己太天真了,快樂根本不是那麼易得的。

高中時他曾經被教練處罰而負氣離開,誤入歧途。那時的他因為不想讓人欺負,因而裝凶、武裝自己,甚至想永遠離開棒球這個環境。幸好教練陸永茂鍥而不捨的把他帶回球隊,當時隊裡也有多位和他一樣的原住民學生,個性開朗活潑又樂觀,也比較能讓他有歸屬感;漸漸的他感受到大家的關心,原來全身長滿刺的鄧志偉也慢慢軟化,接受別人的關懷,同時也和隊友溝通,擴大交友圈,並開始自我對話。

現在回想,小時候因為感受到自己和他人不同,但害羞內向又不懂得表達,如果當時他能有勇氣跟同學說:「對不起,你剛剛說的話我不了解你的意思,可不可以再說一次?」而不是覺得沮喪就逃避,或許能夠早一點走出這樣心裡的坎。慶幸的是,高中時期的教練、同學、學長和學弟們陪著他一起跨出障礙,讓他感覺窩心,知道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在這樣充滿愛與關懷的環境裡,他的個性轉化了,心裡解除了那一個個疙瘩,也願意面對所有的困難。尤其進了職棒後,他更深刻體會到球技好不是唯一,要有EQ,能和球迷、記者、隊友、教練甚至對手有好的互動,如果不是當時的磨鍊,他不會成為今日的鄧志偉。

在鄧志偉的求學階段,融合教育這樣的名稱、方法都尚未成形,因此學生本身遇到困難不知所措,老師也沒有方向提供協助。以一個過來人的經驗,他很希望融合教育能讓普通班學生更了解身心障礙學生,特殊生也能體會他們和普通生沒有太大的不同,絕大部分普生特生是可以一起運動,做一樣的動作的。同時這也是一個能拉近彼此距離、互相學習的機會。普通班的孩子也需要去關懷跟他們不一樣的人;平常或許沒什麼機會,在學校能有這樣的機會,是非常珍貴又有意義的。

同樣的,鄧志偉也相當珍惜這樣的一個下午,能和石碇高中的學生一起運動同樂。大部分的孩子們平常可能只能在電視上看到他,但那似乎欠缺了一點溫度;他很希望能透過這樣的機會和學生互動,更想藉此告訴大家,其實他和一般人沒什麼不一樣,沒有比較厲害,只是比較幸運,有好的機緣挑戰職棒,讓更多人認識他。

他希望讓這些孩子們知道不要因為身體心理上的缺失而感到自卑。外在不一樣沒關係,但如果內在不一樣,才真的會讓自己生病;你會變得跟人有距離,也不會想了解別人心裡在想什麼,更不會在遇到瓶頸時試著面對、克服它,而是會想逃避。

在他心底深處,曾經許下一個願望,就是如果他能在中華職棒的頒獎典禮上領獎,他一定要帶著身心障礙手冊上台,告訴大家自己是一個身障人士,如果他做得到,大家也能做得到。雖然終究沒得獎,他一直用這樣的信念激勵自己與別人,因為身體上的不足並不代表不好或比人低一等,一樣可以跟別人一樣克服困難的。

石碇高中 特教老師 吳亭輝

在石碇高中特教班任職的吳亭輝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觀察到,學生們在不同的年級間互動性並不高,但這個年齡的孩子又很好動;曾經在高中時期打過棒球的他,靈機一動,憑藉著自己的經驗,號召了一些老師,在去年成立了樂樂棒球社,用第八節課的時間,把三個年級的特教班學生找了過來;之後更找來普通班的學生一起來做融合教育的訓練,發現成效不錯,老師們都感受到大家會為了這堂課投入時間和心力,因此決定把這堂課延續下去。

但一開始時,普通班和特教班的學生相處因為彼此不了解,仍難免會有隔閡;普通班的學生不懂為什麼一個看似普通的失誤就會引來兩個人生氣、吵架,嚴重時甚至有人會想離開。此時老師會提醒這樣的情況下,特殊生的情緒起伏可能會比較大,所以要先讓他(她)冷靜一下;等到課程結束前,再利用時間討論方才發生的事,與大家一起分享如果下一次有類似的狀況要如何處理會更好。

目前樂樂棒球社有20位社員,17位是特殊班學生,3位普通班學生。吳老師說,只要學生願意參加,他們都非常歡迎大家一起來運動同樂,互相學習、交流。或許特殊生能參與的並不多,可能無法每一位都打得很好,但老師們可以藉由比賽規則的規劃調整及人員輔助,讓他們一樣能體會打樂樂棒的樂趣,這才是融合教育的核心價值。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