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用運動治療運動傷害  助傷者重回運動行列

用運動治療運動傷害  助傷者重回運動行列 / 凃俐雯醫生

凃俐雯醫師專長運動醫學,頭腦裡是助人的學識,血液裡是對運動的熱愛;她也是因為運動傷害決定走向這條醫學之路,因此更理解受傷者之苦、想盡速康復的焦慮。「就讀長庚大學時期,以網球校隊的身分參加大專盃,卻發生肩膀脫臼的傷害,決定不開刀之後才真正認識了復健科,更奠定了”用運動治療運動傷害”的信念,走上這個領域。」

凃醫生中、西醫雙主修,並取得復健專科執照、專長是運動醫學。從早期擔任住院醫生開始,她就接觸了很多競技運動員,直到自行開業後,把更多的心力放在基層。「治療民眾其實比較重要,因為我們運動,最終還是為了健康。當然,競技運動員是另外一個區塊。可是,普羅大眾在做的,就是為了健康而運動。不可避免會遇到受傷,如果受傷就不敢再去運動,這樣是很可惜」。這就是凃醫師努力的方向,幫傷者治療、幫你重回運動行列。「現在大家都知道,比如十字韌帶開完刀之後要做什麼訓練、肩膀開完刀之後做什麼訓練。如果不做訓練,大概最多恢復八成,有好好訓練,可能可以回到九成或者100%,所以現在大家為了要繼續運動,都會非常努力。」

凃醫師把很多心力放在基層,這點可以從診所裡候診者發現:有不少運動員、校隊孩子,當然,也有高度投入訓練的「市民運動員」,累積一身疼痛上門求助。特別是面對校隊青年孩子,凃醫生不只醫身體的傷,也很樂意解孩子們心理的迷惘。因為校隊的孩子們,不會只有”運動員”一條路可走,在這產業領域之下,仍有很多不同的未來。這也是凃醫生在醫病之餘,很願意跟這些青少年談心;教練也很放心將子弟兵送來看診。

【行醫不忘愛運動 維持規律習慣】

凃醫師自己也愛運動,生在葛拉芙與阿格西的年代,國小時期看這些名將比賽進而開始打網球、甚至參加校隊。直到12歲時,意識到自己身高不足,斷然放棄網球員之路。但接下來求學路上仍投入多項運動,甚至還有田徑七項全能,不過凃醫生休閒運動最愛的還是網球。直到自己也碰上運動傷害之後,在復健期改練游泳,甚至肌力訓練,重拾運動能力,這一兩年也開始鐵人三項運動。「我一直都很喜歡運動,但是練鐵人還有個原因,近年來太多這項運動的傷者來診所,我想藉由投入這項運動可以更了解運動傷害的情形」。儘管醫生工作忙碌,但是她仍在每周安排時間運動,從游泳、騎車、跑步、打球、肌力訓練挑選,每天做一項,一週最少兩項,最多五項。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