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學習步調」,文山特教學校的體育課精彩有趣!

在校任職19年的曾智泓老師,在101年成立了一個「特愛動教學團隊」,集結了校內熱愛體育活動或是有體育背景的特教老師,討論設計符合高職重度與多重障礙學生需求的課程共8項,以協同教學方式進行教學。10年來老師們一直努力的將這個「愛」Believe 「礙」Can Fly 計畫落實在高職部的孩子們身上,並以3年(高職課程)為ㄧ個循環;除了有身障運動最常見的滾球,原先創校時期就有的游泳,還有與社會大眾生活較貼切的籃球、足球、羽球等。

這些年來,老師們不斷的從實作中學習、調整,110年時統整為6項。這是因為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們畢竟比一般生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學好一樣東西,「學習步調」在文山特教學校裡其實是老師們很重視的一個環節。因此老師們決定將6項運動分配在高職的6個學期,每個學期讓孩子學好一樣運動;透過一個學期一個主題,把一樣活動設計出有趣的變化,讓孩子的體驗更豐富。曾老師說經過調整,這兩年觀察下來,目前這種方式對學生是比較好的;他們能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學習,這樣心態也會比較快樂且有自信。

另一項和別的學校很不一樣的特色是:文山特教學校的體育課是分組上課,而非按照原班級上課。由於每一班的學生障礙程度都不同,上體育課時老師會無法兼顧到各種程度的孩子,造成教學與照顧上的困難,學生也不能有效學習。因此他們會照能力分組,以班群的方式教學。例如同一節課如果有4個班上課,就會將孩子分成4組:能力好的組別上課方式會趨於一般課程,會安排競賽,學生也會覺得比較有趣;能力較不足的組別就以體驗為主,或讓他們擔任裁判或是指揮官;輪椅生會幫他們加裝輔具(推球器),這樣同質性的分組上課方法,對老師及學生來說,都是比較有效率的模式。

以IEP為主軸制定階段目標,學生的反饋是老師們最大的回報

老師們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抱持著「做中學」的態度,一邊做一邊觀察;如果學生在學期中有進步、或是不適應,老師也會討論溝通,將他們換到適合的組別。IEP(個別教育計畫)仍然是他們最重要的依循指標;以IEP為主軸制訂出學年、學期目標後,就能設定課程的計畫和目標了。這樣的教學方式目的是協助學生能盡量像一般孩子的上體育課;曾老師說,其實這群學生的要求並不多,他們就只是想跟一般孩子一樣上體育課。因此文山體育課的核心價值,就是幫助他們擁有一個跟普通生一樣的體育課;所有的老師也為了他們持續的努力不懈,不斷的做調整,不停的尋找改進的空間。曾老師和廖勇勝老師共同回憶道,有一年他們看到一位學生自己帶著羽球拍來上課,因為上課的內容讓他有成就感,他便央請父母幫他買一支真正的羽球拍。那時老師們心裡是充滿了感動的,也很欣慰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回報。

既然是特教學校,文山特教學校在建校時就已針對無障礙設施和專家學者溝通討論,務必要讓學生在校內學習與活動時,有一個良好並安全的環境。電梯、斜坡道、PU地面、輔具、移位機、甚至是全臺北唯一一座擁有升降平台的專業泳池,這些都只是讓學生在學校更能安心與方便學習的入場券。此外由於這裡也是臺北市南區的特教資源中心,業務之一包括協助早療,因此國小、國中的重度障礙生也以輪椅生居多;學校特別寬敞的走廊上擺著滿滿的輔具、助行器、移位機,就能看出學校在器材與環境維護方面投注的經費和心力有多大。

給其他學校的建議與心得

教學及課程安排上有什麼樣的建議和規劃?廖老師提供了下列幾點:

1,輔具是特教生每天都會用到的器材,而各種不同障別、活動項目都有不同的輔具,知道並能夠正確使用各種輔具是非常重要的,安全也絕對是學校對每一位學生負責的基本要求。

2,團隊的力量絕對比一個人的力量強大,一位老師或行政人員的想法,需要一個團隊的支持;就像11年前成立的「特愛動」,就是一群有體育專長、又有共同理念和想法的老師集結成一個團隊,有校長和行政單位的鼓勵與支持,才能好好的規劃、設計,老師們也才能有源源不絕的能量和熱情教導並協助學生。

教學設計與活動安排主要目的就是要幫助每個孩子盡可能的參與,不論他們的身心障礙程度為何。或許他們無法像一般孩子那樣簡單的參與一般運動,但只要大家願意,一起努力幫他們規劃,給他們一個機會去體驗,其實這些都是可以達成的,而看到他們的進步、臉上的笑容,也就是適應體育給老師們的回饋與感動了!

更多適應體育相關訊息,歡迎查詢

https://www.ape4all.tw/GoWeb2/include/index.php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