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世界ing》醞釀閃耀的能量 陳致傑劍指亞奧運頒獎台
臺灣擊劍鈍劍男團在今年萊茵魯爾世大運寫下隊史最佳成績,沒能如願帶回史上首面獎牌,但整體實力已逐漸在國際舞台上展現競爭力,「臺灣劍王」陳致傑也持續儲備能量,帶著三屆世大運、兩屆亞運的經歷,等待站上頒獎台的那一天。
陳致傑年僅18歲就在雅加達亞運初試啼聲,2019年拿坡里世大運首度參賽就創下隊史最佳的第五名,接著在2022年與陳弈通、岳哲豪、劉印原在亞錦賽拿下史上首面鈍劍男團銅牌,陳致傑也在同年亞洲U23擊劍錦標賽摘下個人國際賽第一金,之後持續在各大賽累積前進奧運的籌碼。
然而在力拚2024巴黎奧運積分的過程中,陳致傑受到椎間盤突出所苦,忍著痛撐完賽季,最終以些微差距沒能拿下參賽門票,看著隊友陳弈通成為睽違36年後再踏上五環殿堂的男子擊劍選手,陳致傑坦言心情有些複雜。
「以對手的角度,我不希望他選上;但是以隊友來說,我當然希望他選上,代表我們臺灣真的有機會去參加奧運,他讓我絕望卻又帶給我希望的感覺。」陳致傑帶著笑容道出當初的矛盾,但走出那段低潮後,他對於未來的方向也更加明確。
看著陳弈通站上巴黎大皇宮的身影,陳致傑說:「他給了我一個目標,讓我知道,自己下一屆也是有機會去拚奧運的。」
在爭取巴黎奧運參賽資格失利後,陳致傑曾萌生退意,「那時候其實很低落,不知道該怎麼辦,但又覺得現在放棄是不是有點可惜,後來就是因為他(陳弈通),讓我覺得都已經努力那麼久了,有機會我就想要去碰看看。」
「弈通可以,我也一定可以。」是他在低潮中支撐自己的走下去的信念。關機休養半年後,陳致傑在今年迎接重啟的時刻,先在亞錦賽打出好的開局,和陳弈通、郭均祐、許勝閎奪下鈍劍男子團體銅牌,之後參與他個人第三屆也是最後一屆世大運,可惜留下一些遺憾。
陳致傑形容,三屆世大運參賽的心境有如坐雲霄飛車一般,2019年拿坡里世大運才18歲、敢拚敢衝,能打進8強成為意料之外的收穫;四年後成都世大運,二度參賽卻因傷勢影響表現;今年各方面都更加成熟,但無論個人或團體都距離目標中的頒獎台還差一步(個人第五、團體八強)。
「無論是身體或心理狀態都已經準備到完全好,自己也已經拿出百分之一百的全力去面對這場比賽,最後卻還是沒有達到自己心目中那個樣子⋯⋯。」陳致傑的失落溢於言表,但他從那些「差一點」中,找出持續前進的動力。
儘管成績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從比賽中獲得的卻也過往更多,「無論是場上技戰術的變化,或是臨場應變的時候改怎麼面對,以及在比分相近時怎麼調適那樣的緊張感。」
從一場場的大賽磨出冷靜面對大場面的心智,陳致傑放眼明年名古屋亞運,依舊鎖定那面史無前例的擊劍獎牌,「我的目標永遠是要踏上頒獎台,不管獎牌是什麼顏色,都必須要拿出百分之百的準備跟努力,去面對每一場比賽。」
陳致傑十多年來擊劍生涯,教練陳柏槐一路陪著他向更高殿堂挑戰,維持亦師亦友的關係。看著當初那個從巧固球改練擊劍的小選手,成長到如今穩定的臺灣一哥,帶著他始終如一的自信心面對前方的挑戰,陳柏槐說:「他一直非常努力地向上追求。」
陳柏槐認為,陳致傑目前就是在醞釀一個能量和機會,「直到某一天,天時地利人和,就會發光發熱。」
而有陳致傑、陳弈通領銜的鈍劍男團,也逐漸在國際賽場上打出能見度,本屆世大運隊史首度挺進八強,距離獎牌差一分的遺憾,在陳柏槐看來是「不完美中的完美」,「以前很多人會說,臺灣參加這種大賽事,幾乎都是『一輪遊』,但現在臺灣的擊劍一直在進步和成長、水準越來越高,也期待之後能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