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京帕運》舉起生命的重中之重 帕運元老林亞璇六度參賽

【林亞璇五個必知】

一、林亞璇不只是健力選手,也會射箭。

二、林亞璇參加東京怕運女子健力61公斤級賽事。

三、林亞璇後天脊椎T4級損傷是同量級傷勢最嚴重。

四、六度參與帕運,而且成績持續進步中。

五、東京帕運林亞璇出賽時間:8/28日。
(註.)實際出賽時間依帕運官方公布為準。

 

林亞璇將於8月28日出戰東京帕運女子健力61公斤級,這是她第六度取得帕運資格。之前的五次,她最好的成績是2008年的北京帕運56公斤級第六名。比起奪牌的榮耀,第六名聽起來相對黯淡,然而只有林亞璇深知得來不易,雖然脊椎T4級損傷是同量級傷勢最嚴重,但這23年來,競賽成績始終往上走,雖然進步幅度緩慢,但她絲毫沒有一刻懈怠。

林亞璇後天脊椎損傷,造成胸部以下癱瘓,終生必須倚賴輪椅代步,命運如千斤石重壓在林亞璇身上,不過這一切在林亞璇接觸健力後漸漸有了轉變。林亞璇最早接觸健力是就讀彰化和美仁愛實驗學校時期,「當時買不起機票,我想藉由國際賽完成出國的夢想,後來發現健力好有魅力。」

起心動念後,林亞璇主動加入健力社團,更在社團認識日後互依互存的學妹兼好友——健力國手林資惠。林亞璇入社後,教練鼓勵她喜歡就練,可惜在高中三年中,雖然努力訓練,卻苦無等到晉升國手的機會。高中畢業後她開始工作,認真當一個上班族,放棄了當國手遊歷世界的幻想。

經過三年沉澱,林亞璇選擇回到健力的賽場,「想做上班族隨時都可以做,但選手這條路不並是隨時想要就有的,要趁還可以努力的時候努力。」繞了一圈歸來,健力對林亞璇來說不再只是滿足物質需求的工具,再次舉起槓鈴是有更深層的原因,「物質是可以被滿足的,但精神沒辦法。人都需要屬於自己的舞台,既然這個舞台已經是你的,為什麼不珍惜呢?」林亞璇總是勉勵隊友和自己,別輕易放棄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1999年林亞璇剛重拾槓鈴,正好趕上2000年雪梨帕運首次增設女子健力為正式項目,且意料之外的入選中華隊,堪稱黑馬。四年後的2004年雅典帕運,林亞璇再次獲選代表臺灣出賽,二度站上世界巔峰,但山稜上的勇者必須抵擋陣陣刺骨寒風。林亞璇回憶雅典帕運賽後,一名復健師告訴她:「妳的傷的位置太高,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前三名。」林亞璇仔細一瞧,果真奪牌的選手中沒有一位脊椎損傷。

林亞璇解釋,目前帕運健力的分組標準是「體重、手部功能是否正常」分級,在此賽制下,侏儒症、下肢截肢,腳踝損傷等可用腰、臀部發力的選手皆分在同組。相較之下, T4級脊椎損傷的林亞璇,憑勢單力薄的雙手根本毫無勝算。

在不能細分級的賽制下,她形容這是場不對等的戰爭,「好像一樣從臺北出發,他們到桃園就贏了,我卻要到高雄。」認清現實的林亞璇不認輸,誓言就算居於劣勢也要拚進世界前六名,「我執著要世界前六,因為前六名帕拉林匹克會頒發獎狀證明我做到了,回國後還可領獎金。」

2008年的北京帕運,林亞璇連三屆拿到帕運資格,這次她做到了。她在第三次試舉82.5公斤成功,如願以償獲得第六名,「也許不可能,但在不可能中,我想要找到0.001的希望。」她花了四年,證明了雖然能用的肌群比別人少,但還是能步步前進。

 

2012倫敦帕運成績不如預期,林亞璇清楚問題所在,為了拓展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發展了第二專長——射箭。但對林亞璇來說,射箭比較隨緣,血液裡最愛的還是健力,現在她在國內比射箭,國際賽比健力。「留下來的原因是陪伴林資惠,如果我再離開就沒有人陪伴她了。另外,我想再努力看看,如果健力沒得牌就當成健身。」

然而要成為強者總要面臨諸多考驗。因疫情,東京帕運延宕了一年,打亂了林亞璇的訓練節奏,原本篤定取得的帕運門票,也因加賽有了變數。林亞璇說:「帕運採實名制,選手要參與指定賽事,並取最好的成績列入排名,須在世界前八或搶一名的外卡名額才有參賽資格。如果東京帕運如期舉行,以我的世界排名一定可以參加。」

迫於現實,林亞璇在今年六月參加杜拜帕拉健力世界盃,最終以世界排名第10作收,跌出錄取帕運的前九名資格。但天道酬勤,帕運規定健力每個量級單一國家只有一個名額,林亞璇因而遞補取得帕運資格。

這張得來不易的門票對林亞璇來說彌足珍貴,自知條件不如人,自我要求就更加嚴格,一星期有六天竭盡所能的訓練,定期穿梭在高手如雲的資格賽,為自己爭取更好的機會,23年來未曾間斷。

驀然回首,林亞璇笑說自己實力與運氣兼具,「我是按照平常的步伐,做好該做的事情。我是真的喜歡這項運動。」林亞璇以做工的人自稱,整日把鐵片往身上一直壓一直搬,正是這樣苦練,讓她在舉起槓鈴的瞬間,能僅用雙手的力量穩穩地撐住深沈的壓力,扛起自己的全世界。

 

 

好運剛降臨,殘忍接踵而來。林亞璇從杜拜帕拉健力世界盃歸國後,感受到左肩有種熟悉的痛感,隔離結束立刻到醫院檢查,果然左肩肌腱撕裂需要注射PRP幫助肌肉癒合。PRP (Platelet-rich plasma)又稱之為增生療法,被廣泛使用在治療競技運動員的傷勢。雖然PRP無手術傷口,也不需長時間的復健,但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疼痛。

這不是林亞璇第一次接受PRP治療了,光2016年為了爭取里約帕運的積分,她反反覆覆打了五次PRP。還好林亞璇敏銳的疾病觀,及早發現治療,現在已經恢復密集訓練,搭配體育署安排的運動科學,保持良好的狀態。林亞璇上次里約帕運第七名,她鼓勵自己一次進步一名,放眼東京帕運前六名。

一路到今天,林亞璇視東京帕運為最後一次的帕運,她希望能完美的完賽,作為美好結束和紀錄。林亞璇始終為自己而戰,她憑實力取得六屆帕運門票,就像無形的勳章見證了她堅韌的性格,與對健力的熱愛。

是健力改變了林亞璇,也是她改變了健力,她用數千個日子累積轉化的力量,扭轉別人眼中的不可能,扛起不是人人可承受的生命之重。

林亞璇舉起的不只是槓鈴,還有屬於自己獨特的人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