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懷特成功翻轉關島 台灣也行嗎?
文/天之扉巴吉歐
曾讓人口不到 20 萬的關島成為足壇黑馬,甚至兩度在國際賽擊敗台灣,英籍教頭懷特(Gary White)15 日正式接掌中華男足兵符,頗令外界期待。懷特喊出要以國家隊贏球帶領台灣足球翻轉的理念,確實很符合台灣的生態,但如何點燃球員效力國家隊的動力,關島的情況和台灣不盡相同,將是一大考驗。
相對於棒、籃球,足球在關島原本也是不受重視的運動,但懷特自 2012 年接掌該國兵符後,大力遊說在美國踢球的關島裔好手,代表關島出征國際賽。當關島隊開始「贏球」,民眾的關注度也開始翻轉,令懷特頗為津津樂道。
足球是全世界最流行的運動,在台灣卻很辛苦。無法贏球,就像本次臺北世大運男女足成績不佳,便有輿論主張足球績效不彰,應該減少資源挹注。承認吧,台灣的國球就是「贏球」,沒人愛吃鍋貼,獲勝才能堵住質疑者的嘴,並吸引注意、爭取更多資源與發展空間,懷特深諳此道,就看他能否夠讓中華隊獲勝而已。
然而,如何讓中華隊以最強的陣容,踢出最佳表現並贏得比賽,不能忽略到在近兩年的國際賽中,會感覺到國腳們露出疲態或面臨瓶頸。
不同於前幾年,在國際賽表現出色的台灣足球員,有機會獲得對岸職業足球隊的青睞,在國內足球尚未職業化的情況下,踢國家隊就是爭取旅外青睞的最佳舞台,成為最強烈的動機。但從中國足協取消港、澳、台球員的內援資格後,多屬「潛力股」的台灣足球員難以競爭,「登陸」盛況不再,也直接衝擊國家隊。
在上任記者會中,懷特強調踢國家隊不需要額外的動力,並以「代表自己國家就是最棒的甜甜圈(donut)」做比喻。但這是理想情況,在關島可能行得通,因為懷特到美國找來的這些關島後裔,通常沒有機會成為美國國腳,是因關島徵召才得以圓夢,代表爸媽或祖父母的家鄉出賽,對他們而言是在自己的足球履歷上加分,當然是可口的甜甜圈。
但在台灣,踢國家隊可能得要長期集訓,補助津貼又少得可憐。即使是旅外好手,也面臨母隊未必樂意放人,或擔心踢國際賽受傷影響隊中位置等考量,踢國家隊固然是種榮譽,也可能成為負擔。
懷特帶領專業的英籍教練團進駐中華隊,如果他能展現整合陣容的戰術、訓練能力,也讓國家隊運作更為正常化,都能讓球員更樂於披上中華隊戰袍。但他還得運用自己豐富的足球資歷,替球員擘劃出有助於生涯發展的藍圖與願景,才可能打造出這位神奇教頭所形容的,一支「球員迫不及待想參與」的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