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奧金牌林家文用網球看世界 執教南一中育成臺灣網球未來

剛奪下2025澳網聽障錦標賽(AO25 Deaf Championship)女單季軍、女雙冠軍的網球國手林家文,自2011年首次入選國家隊以來,屢屢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

林家文於2017年土耳其薩姆松達福林匹克運動會(簡稱聽奧)勇奪女單、女雙金牌,成為臺灣史上首位在聽奧網球項目奪下雙金的選手。2022年巴西南卡西亞斯聽奧,第三度參賽的她,在女單、混雙項目摘下兩面銀牌,並與資深網球國手何秋美搭檔,於女子雙打賽事中再度奪金,完成二連霸。接下來,林家文將以今年11月的東京聽奧為目標,期盼再創佳績,繼續為國爭光。

「夢想不是擁有而是實踐,我正走在實踐夢想的路上。」

談到與網球結緣的契機,林家文笑著回憶,起因於一個愛打網球的爸爸。「從小爸爸就會帶我去球場看他打球,有一次我蹲在旁邊玩球,一位姊姊問我要不要試試看,沒想到打到球的瞬間,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從此,網球夢想在她心中萌芽。
林家文並非一開始就受正規訓練,國中時以課業為主,將網球視為課餘興趣。她利用空閒時間練球、參加比賽,對當時的她而言,網球是學業與生活的調劑。然而,一場比賽改變了她的想法。「在全中運八強賽落敗後,我深感自己可以更好,於是決心持續精進。」
她向父母提出申請,決心報考有網球隊的學校,並以高中三年為期限,全力投入網球訓練。最終,她選擇臺南一中就讀。

「家文雖然身材瘦小,卻能打出快速且具威力的球,身體協調性也很好,潛力無窮。」這是南一中網球教練劉泰瑋對她的第一印象。加入校隊後,林家文接受系統化、專業的訓練,在劉教練的指導下,球技、肌力、體能均顯著提升。17歲時(高二),她首度代表臺灣參加聽障奧運,雖止步於單、雙打十六強,卻為日後的成就奠定了寶貴經驗。

除了家人與教練,林家文還有一位重要的貴人——對手兼搭檔何秋美,大家習慣稱她為「美姐」。

「我從13歲開始參加國手選拔,幾乎每次都輸給美姐,於是我開始觀察她的訓練方式,學習她的態度與紀律。」林家文分享,何秋美對細節的重視深深影響了她。

美姐總會把每件事做好,不管是在哪比賽,她都會提早一小時到球場整理場地,然後熱身,接著才訓練。」從何秋美身上,林家文看見了紀律,她也開始向美姐學習,在訓練以外的事也會更加自我要求。「美姐除了練網球,她也會跑步,每次都跑 20 圈。有一次我媽就問我說,『美姐都跑20圈妳怎麼不跑?』,從那次之後我也開始跑步,鍛鍊自己的體能。美姐的自律讓我明白,成功沒有捷徑,唯有持之以恆。

受此啟發,林家文不僅專注於網球,還開始跑步鍛鍊體能,並跨足田徑賽事,連續兩屆代表臺南市參加全國身心障礙運動會,成功奪牌。此外,自2016年起,受到定向越野聽障國手吳思穎的邀請與鼓勵,她也積極參與定向越野賽事,在去(2024)年全民運動會中,林家文與吳思穎、李家豪、羅崧桂代表臺南市參加混合組定向越野短距離接力賽,以1小時35分32秒拿下第五名。

如今,林家文不僅是一名網球國手、定向越野選手,更是一名教練。她於2024年通過國家訓練中心績優運動選手擔任運動教練的甄選,順利取得教練資格,並選擇回到母校臺南一中任職。
成為臺南一中首位網球女教練,林家文坦言第一次擔任教練非常緊張,不知道如何與學生溝通,「我不想只當會說話的教練,希望自己能以身作則帶著他們。所以我用陪練員的角度帶著他們一起訓練、比賽、做體能,後來相處起來比較不會有壓力,也更了解學生們的個性。」在學校裡是教練,在球場上是選手,林家文用自己的方式,將多年比賽的經驗與技術傳授給學弟妹,期待能培育出更多網壇新星。

「將經驗傳承,幫助更多孩子實現夢想。」
林家文的故事,正是一名運動員持續突破、堅持不懈的最佳寫照。未來,她將帶著熱情與夢想,繼續在網球與教學的道路上奮力前行,為臺灣網壇開創更多可能。

Comments